来院:西宁青北皮肤病医院94人阅读更新日期10-22
体癣的机制
体癣(Tinea corporis)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,主要影响身体除头皮、手足、腹股沟以外的平滑皮肤。其典型表现为环形红斑,边缘隆起伴脱屑,中心区域可能逐渐愈合,形成“圆癣”或“钱癣”外观。了解体癣的成因有助于预防和早期识别。
一、病原体与感染途径
体癣的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(Dermatophytes),包括毛癣菌属(Trichophyton)、小孢子菌属(Microsporum)和表皮癣菌属(Epidermophyton)。这些真菌以角质蛋白为营养来源,通过以下途径传播:
1. 直接接触:与感染者或携带者的皮肤接触,如握手、拥抱。
2. 间接接触:共用毛巾、衣物、寝具或健身器材等物品。
3. 动物传播:宠物(如猫、狗)可能携带癣菌,通过抚摸传染给人。
4. 自身传播:患者原有足癣(脚气)或股癣,因搔抓将真菌扩散其他部位。
二、易感因素
真菌感染需适宜的环境条件,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:
- 湿热环境:夏季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(如多汗、衣物不透气)易滋生真菌。
- 皮肤屏障受损:微小伤口、湿疹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削弱皮肤防御能力。
- 免疫力低下:糖尿病、HIV感染者或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更易被感染。
- 卫生习惯不良:不及时清洁皮肤或共用个人物品。
三、病理过程
1. 真菌定植:皮肤癣菌附着于角质层,分泌角质蛋白酶分解角蛋白。
2. 炎症反应:机体免疫系统识别真菌抗原,引发局部红斑、丘疹和脱屑。
3. 扩散与慢性化:若不及时治疗,真菌向周围扩散,形成环形皮损;反复搔抓可能导致继发细菌感染。
四、预防措施
-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尤其是褶皱部位。
- 避免与感染者或疑似患病的动物密切接触。
- 不共用个人物品,衣物、毛巾应定期消毒。
- 增强免疫力,合理控制慢性病。
体癣虽不危及生命,但可能影响生活质量。早期识别典型症状(如边缘清晰的环形红斑)并及时干预,可有效控制病情。若皮损持续不愈或扩散,需进一步诊断以排除其他皮肤病。
(全文约800字)
